为什么是永庆坊?广府文化如何“新旧”传承与创新?

2018年10月26日

24日下午,习近平总书记到广州市视察,第一站就去到了荔湾区西关历史文化街区永庆坊。习总书记沿街察看了广州西关老街的旧城改造、历史文化建筑修缮保护情况,还走进广州粤剧艺术博物馆了解粤剧艺术传承和保护情况。尽管停留时间不长,但我们依然可以感受国家对文化保护与传承创新的重视。


巧合的是,25日下午,由广州市委宣传部、广州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主办,广州市创意经济促进会承办的“新时代的广府文化传承与创新”研讨会在励丰文化顺利召开。来自社会各界的专家、学者、行业大咖齐聚一堂,共同研讨新时代广府文化的传承与创新,为广州不负习近平总书记殷殷重托、推进改革开放再出发、继续走在全国前列加油鼓劲。


永庆坊坐落在广州最具“广味”的荔湾区西关。大街小巷里,弥漫着浓郁的岭南文化气息。近几年,通过“修旧如旧”的旧城改造,永庆坊既保持了“原汁原味”的西关老城风貌,又吸收了不少时尚元素,成为广州年轻人文化创意的聚居地,是广州城里古典与现代兼容、怀旧与潮流并蓄的经典所在,成为广州众多特色文化街区的代表。

传承和创新,坚守和包容,不但是永庆坊的文化特色,也是广州的文化特色,是广州城的文化烙印。


粤剧艺术博物馆

广州的“洋气”早已名声在外,然而,很多人不知道,广州的“土气”——对文化传承的坚守,在全国也是首屈一指的例如习近平总书记参观的粤剧艺术博物馆,不但完整地保存和展示着粤剧艺术发展的脉络,每个周末还有惠民演出,去年观众达19万人次。

创新,是广州文化的另一个特色,是推动广州不断发展的动力。就像在研讨会上广州市社科院梁凤莲教授所说的:“广州是一个能把所有人变成广州人的城市。”,而这份包容和开放,正是创新能够不被扼杀、得以自由生长的土壤。

在传承中创新,在创新中传承,这是广州文化的发展轨迹。作为粤剧艺术文化的守护者,粤剧馆为我们诉说粤剧一则则无常与爱的故事,也为我们守护几百年来粤人兴衰不论的依存与陪伴。在参与打造粤剧艺术博物馆的过程中,励丰文化也用科技对粤剧文化的展现形式进行了创新。励丰文化凭借多年经验,运用各种多媒体设计、结合创新体验与互动的技术手段,让粤剧艺术的台前幕后得到充分展现。


08年北京奥运会开幕式上一个个由现代科技手段展现的振奋人心的中华文化可以看出,科技已经成为文化内容表达的重要支撑力量,科技创新支撑了文化内涵的大众体验。传统文化景点的走马观花没有办法满足人民群众对文化深度体验的需求。因此,在文旅项目开发及产业化发展上,励丰文化以对在地文化的传承与创新为基础进行创意策划,采用了“文化+科技+金融”的方法来驱动“文旅商融合创新”的创新商业模式。


比如在成都“水韵天府”都市文化休闲街区项目中,励丰文化根据成都江安河的区位定位,将它从原来“脏乱差”的城中村改造成“绿满蓉城、花重锦官、水润天赋”的盛景,以丝路金花水舞声光秀和文化生态主题展馆这一展一演,用科技创新的手段展示出了成都的文化魅力,不断吸引人流驻足欣赏。

其后,励丰文化通过对在地文化的调研解读与系统梳理,将极具当地特色的成都美食文化、娱乐休闲文化与老百姓的休闲康养、亲子教育的需求结合起来,里面既有免费的公共文化服务,也有付费的市场消费服务,让文化体验与生活消费联动,这样就把文化产业和文化事业融合在一起,让文化真正走进人们的生活。


成都“水韵天府”项目效果图

最后,励丰文化利用这样的商业圈形成的人流促进项目当地的经济发展,从而形成一个都市文化产业创新生态聚落,再造一个城市文化旅游消费体验社区。这个项目也将成为成都市继锦鲤、宽窄巷子、太古里后的第四张文化名片。


1:梁凤莲教授、图2:廖伟阳会长、图三:冷东教授、图4:孙伟教授

在研讨会上,各路专家、学者、行业大咖从博物馆建设、城市文化研究、唐朝历史印记、印章文化、动漫记忆和文化科技融合等多角度阐述了各自对广府文化的理解与讨论。励丰文化副总裁李曲柳在会上阐述的文化科技融合的发展理念也引起了在座嘉宾的强烈共鸣,中山大学孙伟教授在会后的交流中表示,自己本身正在研究VR/AR、无人机等科学技术,他非常认同科技是文化内容表达的重要支撑力量,同时也在期待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能够给广府文化内涵表达带来更好的活力.


正在活动现场分享的李曲柳副总裁

正如广东省社科院委员、广东广府文化产业发展促进会会长廖伟阳所说:挖掘广府文化瑰宝,保护广府文化精髓,传承广府优秀人为,创新广府智造发展,是延发民系根脉,守持民族气节,永固中华社稷的方略。李曲柳总也表示,励丰文化作为广州发展起来的上市公司,在全国布局的同时,也非常重视广州的市场发展及文化价值挖掘,在目前参与的黄埔长洲岛国际慢岛、广州地铁商业综合体及广纸新城等项目将会深度挖掘广州地域文化的特质,做好新时代下广府文化的传承与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