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咖云集,掀起“文创”风暴!

2016年01月08日

随着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文化多样化、社会信息化深入发展,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规模和水平已成为一个国家或地区综合竞争能力的重要标志。我国不少地区的文化创意产业经过一段时间的发展,已经取得长足进展。在乌镇刚刚结束的世界互联网大会,共享经济(也称作分享经济)理念与实践将是各行业发展的一个风口方向标。

就在今天,励丰文化作为文化科技创新服务联盟发起单位之一,参与和见证联盟2016年年会。在此平台上,总裁代旭与厉无畏、陈少峰等一众文创产业大咖共聚一堂,共同探讨共享经济背景下文创产业转型与商业模式创新,为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产业搭建全国性合作平台,奠定发展基础。

2016文创产业发展趋势与政策解读

原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化研究中心副主任张晓明、北京大学文化产业研究院副院长陈少峰、台湾国立成功大学创意产业涉及研究院助理教授仲晓玲参与此次论坛,分别分享了关于“2016中国文化创意产业政策解析”、“互联网文化产业时代的文化企业经营战略与商业模式创新”、“创意灵动与生态共创:台湾产业转型前瞻之文化策略”主题演讲。其观点各具亮点,精彩纷呈。

陈少峰(北京大学文化产业研究院副院长)

张晓明(原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化研究中心副主任)

仲晓玲(台湾国立成功大学创意产业涉及研究院助理教授)

励丰文化总裁代旭作为文化科技创新服务联盟主席,发表了关于“新常态下的文化科技创新”主题演讲,剖析了2016年文化产业与科技融合的发展趋势。并分享了通过打通政、产、学、研、用的产业价值链,在旧城改造与城市更新、景区提升与产业升级、新区建设与产业园区三大领域探索实践的项目案例。强调互联网经济的入口就是体验经济,文化与科技深度融合的时代已经到来,形式创新已经成为文化内容表达最重要的支撑力量。

代旭(文化科技创新服务联盟主席、励丰文化总裁)

共享经济时代下的商业革命

在此分论坛,第一位演讲嘉宾JT Singh(加拿大JT ingh城市创新实验室创始人,媒体艺术家),深入剖析“共享经济如何重塑未来?”。剖析airbnb的商业模式,分享经济下的供给者与消费者的需求关系,利用现代技术挖掘资源开发更多新奇的事物,但其前提是在网络时代下。屋顶经济,即利用屋顶种植业的发展创造更多科技农业,有效利用资源发展;利用屋顶进行太阳能的科技开发,从而达到共享资源。

而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旅游管理学院院长厉新建、中国半导体照明/LED产业与应用联盟秘书长吴玲也分别就“面向下一代的文化旅游”、“点亮中国:联盟组织跨界协同重塑新兴产业格局”展开主题分享。

厉新建(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旅游管理学院院长)

厉院长生动地分析出共享经济的定义。他指出:我的,就是你的。使用价值在你我之间得到体现;在互相协同使用的过程中逐渐得到提升;所谓共享只是站在标的物长久“生命周期”视角的一种回望或者远观。旅游是共株现象,共享发生在消费者之间,所以旅游景区游览和航空旅行只是一种交易。另外,还指出了共享经济的本质:供求匹配发现机制的创新。既然是买卖,其实不存在分享或共享的问题,所谓的分享与共享是仅仅就需求者对产品使用权的分享或共享。同一个标的物不会产生持久使用的需求。消费共享的前提是经验的分享。

文化空间的价值再造

在文化空间的价值再造方面,北京798创始人程磊提出了文创园区的迭代发展。分析出:1.0房虫时代:坐收房租;2.0增值服务:长尾效应;3.0配套孵化:孵化器+加速器+推进器;并且指出未来4.0共享经济下的场景构造:生态型圈层经济,其观点引人深思。

程磊(北京798创始人兼总裁、深圳宗灏建筑师事务所有限公司董事长)

项目路演晚宴

晚上,联盟组织项目路演晚宴。励丰文化旅游展演事业部总经理王冬丽就传统观光景区转型升级的“河南云台山”、以城市更新旧城改造的“兰州黄河母亲主题公园”两个项目进行了路演分享,为现场来宾提供了借鉴参考。

王冬丽(励丰文化旅游展演事业部总经

整场论坛通过重大决策的解读、重要议题的分享、未来趋势的研判,以前瞻性的战略眼光预测未来文化产业发展方向与趋势,为决策提供蓝图,为实践指点迷津,为迷茫者点亮未来。如何把握机遇,推动中国文化产业全面飞速的发展?也将是各界需要认真思考的问题。